前阵子,有一条消息引爆了热搜,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设立了6位“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分别是:
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相声演员冯巩,主持人海霞,学者冯骥才,以及网红李子柒。
官宣一出,评论区就爆了,网友纷纷祝贺这个90后女孩的付出与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
其实不止这次,媒体界对李子柒的态度一直是颇有赞许。
央视新闻表扬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赞许她:“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
白岩松力挺她:“微笑着为她鼓掌是的,如果我们来自民间并真的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几十个,变成几百个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真的有的讲了。”
在她的视频里,你总能看到世界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
蓝印花布和蜡染,从一颗蓼蓝种子的两次收割开始;
给奶奶做的一床新棉絮,从挖地播棉花种开始;
制作传统手工酱油,制曲、暴晒、提纯,将这历经三千年的非遗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李子柒会是推广大使?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李子柒和袁隆平都是推广大使,但是和袁隆平的国家推广大使不同的是,李子柒担任的是网络推广大使,是为了“提升节日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还有宣传“民俗,文化,科技,旅游”而设立的。
李子柒的抖音粉丝4200万,微博粉丝2400万,而在国外YouTube频道上,粉丝更是突破了1000万,成为了YouTube平台上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
她的视频播放总量达到了13.45亿,而每一条的播放量,都是百万级起步,千万级更是常态。她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她的视频更是让外国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在外媒镜头里的中国一定是雾霾弥漫,街景拥挤不堪,面孔疲惫麻木。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土大款,要么是中餐厅的扑克脸老板,要么是举着自拍杆的聒噪游客。
而我们的CGTN、新华社的YouTube频道外国人根本不看,发的视频一概按照政治宣传处理。
李子柒让外国人让西方看到了一个充满了东方文化的新鲜和神秘,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看到了一个平和、美丽、勤劳、聪明、眼神灵动的中国人的形象。
而除了李子柒庞大的影响力,其实她本人更是新一代“后浪”的励志代表,年纪轻轻却早已荣誉满身。
2020年4月,她成为YouTube平台上位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
2020年3月,李子柒赴马来西亚会见国王,展示了她自制的中国发明:笔、墨、纸、砚,纯手工仿古制作工艺;
2019年12月23日,李子柒受邀担任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
2019年12月14日,李子柒荣获2019年“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
2019年9月24日,李子柒的作品《文房四宝之“墨”》获得了人民日报“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二等奖和人气奖;
2019年8月1日,担任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
2018年8月,中国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李子柒入选;
... ...
很难想象,一位美食视频的制作者,居然可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李子柒入选2019年“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时,评委给她的获奖理由是,“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叠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
推广大使,能者居之,这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机缘巧合。
一切都只是因为李子柒的能力无可替代,所以她才配享受与之而来的所有荣誉。
留学生如何传播中国文化
李子柒虽然身在国内,却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影响着全人类对中国的认知。
而作为国际学校在读学生,也是即将踏出国门的准留学生,更要为自己的另外一个重要身份——“中国文化使者”,做好充分准备。
泱泱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然而世界对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实知之甚少,这便引发了对于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仍存在的一些固有思维和认知,甚至是误解。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让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肩负该重任的中坚力量之一便是中国留学生。
橘郡美高虽然是一所纯美式的国际学校,但仍坚持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安排国学课,尽管大多数学生过去在公立学校中已经学过多年的语文,但是,从英文的角度学语文,却更具有挑战性以及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