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30 10:26:50 已帮助:599人 来源:长沙SKD国际艺术教育
不少中国的少年都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的音乐专业水平教育成果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留学是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选择,加上通过其他各种途径远赴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等地留学的音乐学子,形成了一支越来越庞大的“音乐留学中国部队”
他们中的优秀者也在国际音乐舞台纷纷崭露头角,国内媒体都给予了及时报道,这些获奖者的学习历程与成功,无疑以“榜样”的力量给予尚在国内的音乐学子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然而,一篇关于钢琴神童沈文裕的访谈文章,却让笔者深有感触,加上笔者本人在德国留学几年的所见所闻,产生了若干自问自答的疑惑,写成此文与音乐教育界同行交流。
沈文裕在访谈中说:“其实我只会弹琴,其他什么都不会!别的事我根本比不上别的小孩。”这或许是更多的中国钢琴学生的真实写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问题是,只会弹琴的“音乐神童”,毕竟还需要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而不可能永远只生活在他所理解的音乐世界里。更何况,对于音乐的理解如果失去了对生活的感悟,就如无源之水了。
尤其是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表演,毕竟是源自西方的艺术,在国际音乐舞台残酷的竞争下,中国音乐家要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世界大师,的确具有西方同行所没有的巨大障碍,笔者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化差异
钢琴等西洋乐器演奏作为欧洲音乐艺术精华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环境,绝大部分这类音乐经典文献来自于欧洲。作为中国人,要深入理解这一深具欧洲文化特质的音乐艺术实属不易,相对于本身具有欧洲文化根基的西方音乐家而言自然要困难得多。
钢琴专业杂志“Piano news”2004年第1期对李云迪的人物专访里,欧洲的记者就直接表露了他们对李云迪作为一个不是在西方音乐世界里成长的中国人能够获得肖邦大奖的惊讶。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西方人也承认钢琴艺术对于东方音乐家而言存在的文化差异。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音乐教育方式。
这里笔者仅出于个人以前在国内音乐学院的求学经历和后来作为一位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的工作经历与现在在德国学习后的感受对比,总结以下两点,绝对无意以偏概全,批评整个中国的钢琴教育状况(为表述方便,以下仅以钢琴专业为论述对象,但其问题可以扩展到整个专业乐器教学领域):
1)重技术训练,轻文化修养。
两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现象:
音乐学院里的文化课一般不受学生与专业教师的重视,谁的演奏技艺高超谁就是好,如果能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是为国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即便其他学习科目有多门不及格,也是教师和同学们的“骄傲”;
以上就是
长沙SKD国际艺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中国音乐艺术留学生到底该学什么,怎么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060-0105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
CopyRight © 2010-2025 订课宝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内所有内容。
网站地图 更新时间: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