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8 17:24:30 已帮助:282人 来源:重庆新鸿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象,那么用一个甲子的时光探寻地球亿年的秘密是谁呢,我校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用一个甲子的时光探寻地球亿年的秘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学员能够有所帮助哦!
对生命起源的思索,自古有之。而她却用对地质科学的毕生探索,做了漂亮的解答。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蜚声海内外的古生物学家:张弥曼女士。
82岁的她
站上了世界最荣耀的领奖台
在颁奖典礼上,张弥曼5分多钟致辞优雅、幽默,并全程用英语演讲,在部分片段使用法语、俄语、瑞典语和中文,赢得数次掌声,这段演讲也迅速传遍社交媒体。
张弥曼这次获奖,是该奖项首次授予古生物学家。所以这座奖杯,不但对张弥曼女士是莫大的肯定,而且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古生物学领域来说,都意义深远。
用一个甲子的时光
来探索地球上最远古的生命起源
“我的古脊椎动物研究生涯始于大概60年前。”张弥曼颁奖典礼上表示,自己最初选择专业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响应国家号召,但做起研究后“发现非常有意思”,如同“先结婚后恋爱”。
张弥曼1936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张宗汉是医学生物学教授,在神经代谢生理领域卓有成就。幼承庭训的她长大后自然地产生了当医生的想法。
而她报考大学时,中国的工业化迈进正需要大量地质人才,立志报效祖国的张弥曼改变了初衷,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被分配到了她完全“一无所知”的古生物系。张弥曼又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但是,“至于古生物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当时却连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张弥曼回忆。
但年少的懵懂并没有阻挡张弥曼一颗求实求真的心。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张弥曼接受鱼类学家伍献文先生的建议,选择古鱼类研究,从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包括人在内的四足动物起源过程。
投身古生物学后,她每年都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寻找化石,那时没有帐篷、没有开车,她和伙伴们就用扁担挑着几十公斤的行李和工具,一走就是几十公里的山路。就这样,凭着一根扁担、一双腿,她跋涉在荒山野岭间,在一块块化石身上,探寻地球上亿年前的秘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人不明白:对古鱼类的研究跟今人生活有何关系呢?张弥曼说,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个研究能帮我们认识生物演化,而关于生物演化的科普能激发孩子们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些对于地球和人类的未来很重要。”
张弥曼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关于伍氏献文鱼的研究成果,这类骨骼异常粗大的鱼类见证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青藏高原隆升以及由来已久的干旱化进程。
如今,她丝毫没有减慢工作的节奏,又重新开始新的探索——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她解释说,新生代鱼类化石反映了近年来地球的变化,未来还能很好地和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可能会诞生新的大发现。
“当老朋友一个个离去,我庆幸自己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更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立志,永不嫌早
努力,永不嫌晚
以上就是
重庆新鸿书院
小编为您整理用一个甲子的时光探寻地球亿年的秘密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8-4011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