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合作| 投诉/建议

400-888-4849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广州国耀养生学堂新闻中心 NEWS

国耀保健灸法

发布时间:2018-01-16 09:42:18 已帮助:853人 来源:广州国耀养生学堂

  一、大椎
  1.取穴法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恰好与肩相平。使病人正坐平肩,略低头,在第7颈椎下,第1胸椎上陷凹处取穴。当低头时,颈后与肩平外,出现一个高突,即第7颈椎,其下即大椎穴。有的人出现2个高突,下面的、会活动的是第7颈椎。
  2.特性大椎在项下背上正中,属督脉经,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之功效。
  3.作用
  (1) 呼吸系统疾患: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肺气肿,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2) 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精神分裂症
  (3) 血液系统疾患:可增加白细胞
  (4) 主治发热:为全身退热穴
  (5) 对疟疾有特效:但要在发作前2小时内治疗。
  (6) 亦治衄血,呕吐,黄疸,小儿诸疳,中暑,荨麻疹,强壮全身及解尿毒的作用。
  二、风门
  1.取穴法风门穴在第2与3胸椎之间旁开1.5寸。
  2.特性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经交会。所谓风门即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又名热府,是热气聚集之意。此穴能泻诸阳经热气,亦泻胸中之热,所以不论内伤外感,一切风症皆主之,它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之功效。
  3.作用
  (1) 防治感冒:风门穴既是感冒的预防穴,也是治疗穴。多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如果觉得项背发冷,似有感冒的征兆时,可即在风门穴灸20壮,同时灸身柱穴,就会觉得脊背发暖,感冒可以避过,即使避不过,也可以减轻;如果感冒以后总觉得没有痊愈,迁延时日,则灸风门,即可痊愈。感冒被称为百病之源,容易引起许多疾病,因此,应用风门穴预防和治疗感冒,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2) 呼吸系统疾患: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3) 预防脑出血:灸风门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时,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4) 耳鼻咽喉科疾患:鼻炎,鼻窦炎,咽喉炎,腭扁桃体炎等。
  (5) 医治背部蜂窝织炎:即中医外科的痈疽搭背,灸风门能有预防发痈疽的作用。
  (6) 其它: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颈部痉挛。一般头痛,只灸风门,身柱即可痊愈。
  三、身柱
  1.取穴法身柱穴在第3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取穴时,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3胸椎下陷中取之。
  2.特性身柱穴为督脉码调制之脉气所发,通于脑髓,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
  3.作用
  (1) 灸身柱可以健全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疲劳和促进疲劳的恢复,可以防止神经衰弱,不眠症,头痛等。对脑出血,精神病,癔症,小儿麻痹,癫痫,舞蹈病也有疗效。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的报告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2) 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良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将艾绒搓成铅笔尖或更细一些,在身柱穴灸3壮。像叶乳之类,2-3天即可痊愈;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也都疗效明显。对于3岁以上的小儿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灵台穴(第六椎下陷中)。由于身柱灸对于上述小儿各病都有明显疗效,所以是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般家庭常识,要大力推广。
  (3) 防止呼吸系统疾患: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
  四、脾俞
  1.取穴法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使病人正坐或俯卧,按第11胸椎下脊中穴旁开1.5寸取穴。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解平为第7胸椎下。
  2.特性 “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之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所以这里说的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精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在精神方面是意与智之所茂,故有智慧囊之说。凡属诸虚胀满皆为脾病
  脾俞穴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它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
  3.作用
  (1) 消化系统可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缺乏食欲,急慢性肠炎,痢疾,泄泻,肝炎,黄疸,肝脾大,胃痉挛。
  (2) 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子宫下垂。
  (3) 治营养不良、水肿、四肢沉重,失眠,喘息。
  (4) 治湿疹,荨麻疹。
  五、肾俞
  1.取穴法肾俞穴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使病人正坐或俯卧,从第2腰椎之下命门穴,旁开1.5寸取之。简便取法,使病人正坐直腰,由医者两手中指按其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此穴正对脐中),由此旁开取之,此法对于胖人腹壁下垂者不甚准确。
  2.特性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与志,通于脑。肾主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人身精气出入之源泉,又主宰一身之元气。肾与膀胱、生殖系,神经系,消化系,呼吸系均有关系。如果肾气足,则人体精力充沛,强劲有力,生殖力强,脑功能也精巧灵敏,消化旺盛。
  肾俞穴在腰间,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调理肾气,强健脑脊,聪明能干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之功效。
  3.作用
  (1) 泌尿生殖系疾患可治急、慢性肾炎、肾绞痛、肾下垂、遗精、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膀胱炎,膀胱麻痹,糖尿病,淋病。
  (2) 治腰痛,腰肌劳损,腰神经痛,下肢麻痹。
  (3) 治贫血,身体虚弱,面色挑白,畏寒,四肢不温,慢性腹泻,耳鸣,耳聋,脱发,毛发干枯,多梦,失眠。
  (4) 肾虚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六、中脘(太仓)
  1.取穴法中脘穴在上腹部之中央,腹白线上。使人仰面平卧,自胸歧骨至脐中心1/2处取穴。
  2.特性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中焦中点,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中脘与小肠,三焦,胃,肺,肝,任脉等六经均有关系,故有中脘为上纪之说。它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3.作用
  (1) 治急慢性胃炎,腹部胀满,呕吐,呃逆,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胃扩张,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梗阻,胃酸缺乏或过多,食欲缺乏,痢疾,肝炎。
  (2) 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精神病。
  (3) 对子宫左屈,后屈有调整作用。
  (4) 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
  七、关元(丹田)
  1.取穴法关元穴在下腹部之正中线上,病人仰卧,在脐下3寸处取穴。
  2.特性关元为一身元气之所在,属任脉,为手术阳小肠之募穴,在脐下胞宫之上,为生化之源,当人体上下四旁之中,名为“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又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
  别名丹田,是生命之田的意思,脑为上丹田,关元为下丹田。又是冲脉、督脉、任脉所起之所,此三脉者同发于胞中,称为一源三歧。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原气之功效,长期施灸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所以能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3.作用
  (1) 泌尿生殖器疾患可治肾炎、睾丸炎、尿道感染、膀胱炎、膀胱麻痹、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炎、慢性子宫病、夜尿、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缩阳症、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赤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下垂。
  (2) 治慢性腹泻,腹胀,元气不足,虚喘,休克,虚脱,肠绞痛,痢疾。
  (3) 治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虚寒。常灸关元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
  (4) 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

以上就是 广州国耀养生学堂 小编为您整理国耀保健灸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8-4849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州国耀养生学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18号 咨询电话:400-888-4849

CopyRight © 2010-2025 订课宝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内所有内容。

沪ICP备16037964号-2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注册

网站地图 更新时间: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