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合作| 投诉/建议

400-882-5311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杭州新鸿书院培训学校新闻中心 NEWS

《富春山居图》走进半部论语国学馆

发布时间:2017-07-10 16:57:18 已帮助:320人 来源:杭州新鸿书院培训学校

  迈入莘庄半部论语国学堂,映入眼帘的是八米多长的《富春山居图》,这是一幅画作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典范,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序。
  半部论语国学馆精心挑选了代表的中国山水画,让孩子和家长在这里能耳濡目染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富春山居图》走进半部论语国学馆
  《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原由8张画纸连成,全长848厘米。
  《富春山居图》始创作于至正七年(1347年),于至正十年(1350年)完成。画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富春山居图》采用传统的三远并用构图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山初秋时节的迷人景色,峰峦陂陀沉实,秋水长天辽阔,林木恬然,沙渚悠远。如诗的画面和娴熟的笔法,将富春山美丽的风光,勾勒得令人心醉神迷。
  《富春山居图》卷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明成化年间,该图卷一度为沈周收藏。弘治元年,为苏州节推范舜举所有。隆庆四年,落于无锡谈志伊处。万历二十四年,归于董其昌,不久转给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再传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清顺治七年(1650年),吴洪裕病危,弥留之际要将它火焚殉葬。他的侄儿从火中抢出,但此时长卷已被烧毁5尺,焚成两截。前段较小,长51.4厘米,因画中恰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约有6纸636.9厘米横长,经过精心修复装裱,将董其昌的题跋从画尾移至画首,跋中写明此画系黄公望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因此后段被称作《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
  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成都、贵州、南京,最终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也再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分隔300多年之后,《剩山图》与《无用师卷》于2011年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此前国务院温家宝以《富春山居图》将在台湾合璧展出,暗喻海峡两岸分合,亦使此画作声名大噪。
  除了悬挂《富春山居图》,半部论语在多个国画、书法、围棋、古筝教室里,挂满了老师和学生的作品。课桌上齐整地摆放着文房四宝。老师们用双手布置了这一切,每间教室都散发着书香气息。

以上就是 杭州新鸿书院培训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富春山居图》走进半部论语国学馆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2-5311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杭州新鸿书院培训学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D32时尚街区 咨询电话:400-882-5311

CopyRight © 2010-2025 订课宝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内所有内容。

沪ICP备16037964号-2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注册

网站地图 更新时间: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