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茶(四十六):正山小种最早中国红
发布时间:2018-04-09 18:03:48 已帮助:280人 来源:青岛新鸿书院
“心馨听茶,如七而至”。
听茶,是新鸿书院最新开创的一种习茶方式;如七,是每月的7,17,27号,相约有7的日子里播出。
在这个喧嚣而匆忙的城市,我们可能连一同见证一道茶从浓到淡的时间都没有,那么现在,“心馨听茶、如七而至”,每逢有“7”的日子晚上十点,当夜幕落下、我们可以在各自的小窝,泡上一杯茶,一起守候,听一听茶里的风景。
喝上一口,品尝正山小种里的甜润和回甘,或者,也可细细咀嚼一下,这样甜蜜而舒适的丝丝甘甜,其中蕴含的祖先智慧、历史沉淀和人文情怀
正山小种,产于福建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桐木关,在江西与福建的交界之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口位于海拔1100米的高处。立于关口向北望去,山脉绵延不绝,“V”形的大峡谷犹如一道天堑,直向远方伸展。
新鸿书院培训
明朝后期的一次战乱,正是采茶季节却逢大批军队经过桐木关,茶农惊慌逃走,来不及做完的茶叶匆匆用布草掩盖。晚上,官兵们毫不客气的在茶叶上面开铺睡觉,等到军队撤离茶农再回来时,茶叶已经发酵过度变成红色甚至黑色了。
无奈的茶农,为了保住这一季的收成、尽量挽回损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地取材砍来马尾松燃烧,以松木的烟味儿熏制茶叶,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外表虽灰黑不及之前的茶叶好看,但至少能把茶叶里因发酵过度产生的异味去除、掩盖一些。
茶叶卖出之后,万万没有想到,外表黑乎乎带着松烟香的茶正迎合了西洋人的口感味蕾,随着第二年的指定收购,这种制茶工艺竟然得以延续至今;更没有想到,这一“急中生智”,让中国诞生了一个新的茶类——红茶,世界对于中国茶的认知从“Black Tea”开始。
桐木关,成了中国红茶、乃至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成了最早的“中国红”!
17世纪中叶,红茶在外国人的眼中代表着高贵和奢华。最初只是欧洲各国的皇室饮用,到后来,公爵贵族们也争相效仿,随着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商业利益也在迅速增长。
随着中俄《尼布楚条约》以及《恰克图条约》条约的签署,中俄买卖城在边境小镇恰克图建成。如此,一条穿越欧亚大陆的商贸之路逐渐清晰起来,这是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最著名的国际商贸通道。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不同的是,这条茶叶之路,是建立在两国外交条约基础之上的商贸通道,它由中国福建向北延伸,经过长江、黄河、中原腹地,穿越茫茫戈壁,然后由东向西,横穿西伯利亚,最终通往俄罗斯恰克图。茶叶,成了这条通道宗的贸易物品,因此这条通道被称为“茶叶之路”。
如今的桐木关,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这里的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来,山高林密,99%的植被覆盖率,给了正山小种无可比拟的生长环境。小种茶的树种是当地群体种——菜茶,它们生长得并不像绿茶园那么整齐,也不像普洱茶树那么威武,而是生长缓慢,一丛一丛的散落在各个小山坡。然而,对于茶树来说,这里的环境显得天然的富有,土壤水分充足,肥沃又疏松。走在山林的小路上,潮湿的空气中,满是植物和土壤混合的味道,挂满青苔的老枞茶树,像是不修边幅、胡子拉渣的山林隐士,精神矍铄的跟我们诉说着它的过往风云。
正山小种,引领着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风雨。直到2005年,由正山小种工艺改良而成的金骏眉,开启了红茶精细化、高端化的制茶思路,又一次启动了中国红茶在国内市场的大开发,迅速扭转红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产业格局。
外销渐渐转为内销,茶的外形口感也在随之改变。一般来说,销往国外的正山小种大多是经过切断切碎工艺,茶汤松烟味重、颜色红浓偏褐,而国人喝到的正山小种大多成条形,茶汤桂圆味显、颜色橙黄或金黄。
此时,把珍藏已久的正山小种沏好,喝上一口,品尝红茶里的甜润和回甘。或者,也可细细咀嚼一下,这样甜蜜而舒适的丝丝甘甜,其中蕴含的祖先智慧、历史沉淀和人文情怀?
以上就是
青岛新鸿书院
小编为您整理听茶(四十六):正山小种最早中国红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2-1633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