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中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7-07-13 16:05:04 已帮助:131人 来源:天津听心教育
1.社会阶层不同活跃度不同
首先说明,这里的社会阶层并不是指中国社会的绝对社会阶层,而是指朋友圈中的相对社会阶层。虽然社会阶层往往与钱的多少直接相关,但并不尽然。钱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知识文化水平、心理资源优势等都是社会阶层的反映。在一个合理的朋友圈,社会阶层的格局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即中间大,两头小,中间阶层多,低阶层和高阶层少。
一般来说,发朋友圈多的属于中间阶层尤其是中间阶层稍偏下的阶层。而高阶层和低阶层发朋友圈比较少甚至不发。其原因在于:社会地位越处于两端的人,人数越少,他们与处于中间阶层的心理距离越远。而更少地发朋友圈(更少地网络社会交往)是心理距离远的一种表现。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掌握的物质资源越多的人,依靠他人的倾向性就会越小,就算依靠,尤其不需要通过朋友圈这种公之于众的方式。相反,对于社会资源较少的人,需要依靠他人来帮助自己,所以中间阶层和中间阶层偏下的阶层的人有更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成为中等阶层或上层阶级。
而那些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则不太容易改变自己的现状,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意义并不像中等阶层那么大,发不发朋友圈对于他们资源的获取和积累作用不是很明显。同时,朋友圈的状态存在一种积极偏向,即大家都倾向于晒幸福、秀恩爱。即便不晒,发的东西往往离底层人民的生活也很远,这对于社会阶层特别低的人来说是最难受的。他们虽然身处朋友圈,但心理是没有归属感的。
2.真性情的程度影响发朋友圈
首先,那些比较真性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敢于去表达自己,而不考虑可能的负面印象或坏的后果。
其次,真性情的人更加开放和追求自由,较为热情奔放。相反,那些发朋友圈比较少的人,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高冷,难以接近,或许更加遵守社会的规范和各种约束。他们的自我控制较强,比较传统和保守,比较正派,甚至生活可能有一些压抑,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心声。
最后,真性情的人比较随性,目标感没有那么强。
3.社会情绪的选择影响朋友圈的内容
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网络社交圈子逐渐缩小(社交网站上的朋友数越来越少),老年人社交网站上的朋友数量明显少于年轻人。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在社交网站中总朋友的占比逐渐增加,老年人社交网站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现实中的朋友,而年轻人社交网站中的朋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陌生人或者不是那么熟悉的人。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一个人对这辈子还剩余多少时间的知觉对其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时间知觉是一个人人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影响着人对社交目标的选择与追求。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未来还很长,他们更容易追求更多的社会交往和更大的社交圈子,他们追求信息获取一类等指向未来的目标,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是有帮助的。因此,很多年轻人的朋友圈,不仅仅是发一些生活的照片和感悟,也会转发很多信息类、知识分享性的状态。
而年长或者更为年老的人,他们更能够体会到未来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更倾向于去体验当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未来。他们更加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发朋友圈也是如此。泛泛地去发很多朋友圈状态,尤其是一些带有争议性的,未被证实的,虚无缥缈的信息在他们看来意义不大。【
天津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
以上就是
天津听心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你朋友圈中的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666-4820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