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咨询技能考点汇总
发布时间:2018-01-31 17:20:07 已帮助:221人 来源:郑州鸿仁教育
一、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二、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注意什么?
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可评估的、双方都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四、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
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 ;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
五、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由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2、具体;3、可行;4、积极;5、双方可以接受 ;6、属于心理学性质;7、可以评估;8、 多层次统一;9、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六、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5)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7)符合多层次统一: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
六、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义、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目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七、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
咨询方案应由求助者与咨询师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咨询的费用;商定的咨询方案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
八、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任务:
1、诊断阶段:主要内容是: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主要内容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咨询的总结、提高;内容是: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做好追踪研究。
九、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其定义、求助者的常见矛盾及应用注意事项:
1、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的矛盾。
2、常见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和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使用时要注意:1、要有事实根据,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打击,4、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以使用尝试性面质。
十、心理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1、在于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在于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和现实;
3、在于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致;
4、在于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在于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对他人或者自己做面质。
十一、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出现阻抗表现形式和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A阻抗表现:
1、讲话程度上:沉默、少言和赘言。
2、讲话内容上: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
B解决方法:
1、建立良好关系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应对阻抗。
4、运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C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1)开始新行为的问题。(2)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2)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1)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2)阻抗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3)阻抗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
十二、移情的类别、如何处理移情:1、类别:(1)正移情:将咨询师当成以往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友好、敬仰、爱慕情绪(2)负移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2、应对: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中的正常现象。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1)分析求助者移情的原因(2)婉转地向对方说明出现了移情,有策略地、果断地、及早地进行处理(3)实在难以处理,可以转介。
十三、放松训练的原理: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反应,表情三部分。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会随着改变,既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使主观体验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因此,放松训练就是训练求助者,使其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常用方法:1呼吸放松法:鼻腔,腹式法,控制呼吸法2肌肉放松法3想象放松法。
十四、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咨询师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注意事项:A次咨询师可以做示范,减焦虑轻求助者焦虑并提供模仿信息。B多种放松方法可联合使用但不宜过多。C关键是放松,既强调身体的,更强调精神的。D放松时应集中精神避免干扰。E指导语有口头和录音两种,开始时,口头更易被接受。F对想象力强、易受暗示的求助者效果好。G促进求助者领悟,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日常环境中随时放松并运用自如。
十五、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止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二)工作程序: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强化
(三)注意事项:
1.设定的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2.阳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
3.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超期望方向发展;
4.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给予强化;
5.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6.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十六、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和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ABC的关系:1、A不是C的直接原因;2、B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3、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解说原理,让求助者接受。
2.领悟阶段:三种领悟 信念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求助者应对情绪和行为后果负责;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最主要部分,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除。
4.再教育阶段:巩固效果,强化新观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十七、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的主要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苏格拉底式辩论或产婆术辩论技术;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十八、在本案例中,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一)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一次或几次咨询后 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后评估。
(二)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事实;3.求助者周围人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症状改善情况的评定;4.求助者心理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
十九、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
1.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强烈的求助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二十、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
1.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对工作人员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员的关切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面的因素是同时作用的。
二十一、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1、宣泄疏导感情缓解情绪压力(生理心理机制)
2、鼓励倾诉内心痛苦并针对性指导(生理心理机制)
3、探索潜意识并协助领悟(精神分析机制)
4、协助求助者改变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认知主义机制)
5、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义机制)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人本主义机制)
二十二、心理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征: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智力正常、人格正常、动机正确、年龄适宜、内容合适、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
二十三、若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转介,将不适合自己咨询的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心理咨询师。
注意事项:
1、不能顺利转介时,要学会调适,使心理咨询师适应求助者。
2、试着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多听、少说。
3、不断调整对问题的看法,尽量得保持客观、中立、理性态度。
4、不以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好恶是非为判断标准,善于接纳,减少冲突。
二十四、心理咨询师应如何进行转介:
1、咨询师如果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咨询者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二十五、如何结束咨询关系:把握时机结束咨询关系,应以促进求助者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2、全面回顾和总结;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以上就是
郑州鸿仁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心理咨询师三级咨询技能考点汇总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2-1933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