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将全面增设“公共艺术课”强化艺术教育?艺术课有望成为大学一门新的“必修课程”?艺术不及格、学分没修够无法毕业?这则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4月1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要求,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部属高校须于今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实施细则。
每个学生需至少修够2个学分
“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这里的学分具体的要求是什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和组织实施教学是高校普及艺术教育重要的推进机制之一。早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就明确提出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
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
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
这是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做出的底线要求。
本次《高校美育意见》结合发展形势,再次强调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底线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化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分目标。
《意见》中也提到下一步教育部要修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