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田同文学校倡导“给每一个孩子不一样的美好未来”核心办学理念,把“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放在育人目标的首位。为了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个性差异与兴趣特长,2018年12月9日周日下午,我校邀请到慈建芳老师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主题为“特需生的诊断和干预”的专题培训讲座。
慈建芳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教育硕士研究生,北京实验二小心理老师,近年来重点从事特需生的特需教育实践研究,并且积极尝试即兴戏剧和戏剧教育。
讲座伊始,为了能够让大家高度融入本次培训,慈老师带着全体教师进行了“疯狂8”的热身游戏。
紧接着,慈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何为“特需生”,并用真实实例向大家介绍我们身边的“特需生”,让老师们能够结合实际,从学生立场出发,感受到每位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老师们也用“镜像”游戏来真实演绎和感受我们身边的“特需生”,从而能够真切体会到学生的内心活动。慈老师也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身边常见的“特需生”。
此外,慈老师向大家重点讲解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ADHD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如: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ADHD儿童可能表现为:
精神和肉体有充沛的精力(有时又非常懒散);脑子转得非常快,且容易分心(有时又非常专注);健忘,不擅长做计划及预期事情后果;重复同样错误,无法吸取教训
创造力强
低估做事情所需的时间
拖延
喜欢高刺激的活动,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
慈老师提到,我们要依据ADHD本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从而成就每一位学生。此外,慈老师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孤独症、读写障碍等内容,并一一给出具体指导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慈老师还提到了“三明治效应”,即家长、老师和学校间建立关系、直面问题、鼓舞士气,为北大附属廊坊益田同文学校的学生能够成为身心健康、德才群美体全面发展的人助力。此外,慈老师还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分心也有好人生》系列——爱德华哈洛韦尔
《正面管教》——尼尔森
《即兴的智慧》——Patricia Ryan Madson
《孤独的孩子》系列——桃莉·海顿
培训结束后,孙校长对本次培训讲座进行了高度认可和评价,老师们也向慈老师进行了面对面请教。
部分老师的培训感受
郑伟老师: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走近孩子,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蔡文博老师: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无限的可能,即便是问题学生,只要有关心耐心和爱心,找对方法,也能做到“泯然众人矣”!
黄丽丽老师:对待我们的学生要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恒心,多学习补充一些教育方法,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做“情绪”老师。学生是个儿童,我们要包容且正确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冷丽媛老师:老师一定要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从而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学生,学会站在问题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识别,诊断,干预,找到适合这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周英男老师:老师的态度(耐心,积极,爱)+处理问题学生细节的把握=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成功。
张宁老师:接受每一个孩子,用心感受,走进内心。通过细节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特需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爱。
李婷老师:学生的每一处表现都有不同的原因,试着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感受他的想法,试着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李文龙老师:我们要去理解学生产生一些行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们的背景。现在学生的表现是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结果。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只有找到了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孙艳颖老师:老师要真心地关爱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多寻找孩子的优点。
赵玉忠老师: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又是一门科学,教育者应遵循教育规律以科学的方法艺术性的传递,细心观察,找寻根源,换位感受,强化优势,用爱的雨露滋润特需孩子的心灵。
赵孟盈老师:对待我们的学生要有更多的耐心,当事情发生时,有时候需要先处理事情的影响,再处理事情本身。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做“情绪”’老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李响老师:用关爱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家庭出现了问题或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从而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也可能是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作为老师一定要找学生谈心,具体地了解学生。
贾梦泽老师:每个不同与常人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故事的开头已经写好,故事的过程正在继续,故事的结局还未可知。故事的过程就在教师的影响下正在一点一滴的发生着改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没有会突然爆发的情绪,没有会突然静寂的失落,追溯源头,用正能量改变每次坏脾气的开始,用正能量感染每一个不同故事的过程。给犯错孩子的拥抱永远充满希望和力量。
邱丽颖老师:教育的前提是要感同身受,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必有其原因和理由,我们只有感同身受时才能感知他内心所想,所以请放下教师的身段,去感知这些孩子,理解这些孩子。
张磊老师:每个孩子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复杂的成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理解与信任,用同理心体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多反馈,勤鼓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侯晓军老师:用心爱孩子,用爱感化孩子,了解孩子背后的故事,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内心,就能很好的给孩子沟通,让他们在学校能感受到有家的温暖。
徐小洁老师:对待特需的学生,需要老师们更多额外的付出,但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育者,愿我们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王玮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关爱的抚摸,一个温暖的拥抱,胜过各种说教。用心感受孩子们各种行为背后的需求,给与孩子最需要的帮助。
刘丽萍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尤其特需学生更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真正用心去体会他们的需求,找出适合他们的方法去指引和帮助。
沈纪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心情,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处理问题先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到底为什么。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后有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苏国庆老师:面对学生,赞美胜于批评。拉进与学生的关系,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更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对于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寻找合适的方法。
卓为东老师:教育在于积极的引导。当"特需生""捣乱"的时候,也是他内心最无助的时候。二十年后,估计没有哪个学生还能记得当年哪个单词拼写错了,哪个数学题算错了,但,他肯定记得当初谁帮助过他。
魏红老师:今天培训令我感慨万千。我班虽没有好动的学生,也没有趴在地上叼笔的学生。可我班却有写作业就急躁的学生。为此爸爸妈妈也特别苦恼。怎么办呢?开学第二周,我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特别善良,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蹲下来”和他说话,我发现孩子特别愿意和我聊,我就每天都找他聊,我自然而然地走近了孩子。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放大他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辐射开来,尤其是字写得哪怕有那么一丁点进步,我都表扬他。时间悄悄过去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能独立完成一张纸语文卷了,写作业再也耍脾气了。可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我也特别开心……
张会莲老师:亲身体会下学生们的行为,动作,才能真的发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