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会曲目编排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7-06-29 13:55:08 已帮助:336人 来源:北京指悠扬音乐学校
钢琴演奏会上,两首连续的乐曲不要是同一个调性。因为唯有不同的调性才可以刺激听众的注意力。施纳贝尔曾经在一场音乐会中连续演奏了莫扎特的C小调幻想曲K475与C小调奏鸣曲K457。“实际上,它们放在同一卷奏鸣曲集中出版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经典作品;而放在一起,它们则互相抵消。”
这让我想起,在一次国际比赛中,一位很有进取心的年轻选手在半决赛中的曲目,是两首同为降B大调的庞然大物: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06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奏鸣曲。这样一种雄心勃勃的编排虽然没有让两首乐曲互相抵消,但是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演奏中,聆听同一调性的乐曲毕竟比较疲劳。或许那位选手看到过史兰倩丝卡在《指尖下的音乐》一书中的这段话:“有的时候,在同一个调或是关系调上安排两种风格对比度的音乐,也是很吸引人的。例如在同一个调上弹一首夜曲,再接着弹一首练习曲,就好像把一朵淡蓝色的花放在一朵深蓝色的花旁边,它们互相凸显了对方的色调与明暗度。”
“历史展示式”的节目编排方式,“似乎它已经成为一种成规”,如果“不创造新的模式的结果,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听到最后一场钢琴独奏会。这个时代,人们已经可以从收音机及唱片中听到无数美好的音乐。除非某一场独奏会深具个人魅力,否则便不再有从舒适的家中赶往音乐厅的必要了。”因此她坚信,“唯有真正吸引人的曲目,通过精心有品位的设计,呈现丰富多变的色彩、内涵与新鲜度,才能将疲累工作后的人们,从家中柔软的座椅中吸引进音乐厅。”
像波里尼那样等级的大腕钢琴家,如果去一个地方演出,人们会争先恐后去听,不管他弹什么曲目。因为人们在乎的不是他弹什么,而是他会怎样弹。但像他那样有票房号召力的钢琴家毕竟不多。因此【
北京指悠扬音乐学校】在节目单上多费些心思格外重要。选择曲目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同凡响的艺术。它应该既能表现独奏家个人的气质个性,又能顾及听众的兴趣,包括初次涉足音乐厅的新手与音乐鉴赏家;节目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要有引人入胜的新作品。
以上就是
北京指悠扬音乐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钢琴演奏会曲目编排的重要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8-9073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