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合作| 投诉/建议

400-888-4846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北京国学院新闻中心 NEWS

“楼宇烈谈礼教文化”系列:礼之为邦

发布时间:2017-07-06 14:25:32 已帮助:397人 来源:北京国学院

  关于吃人的礼教,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认识?这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题,是针对我们传统文化、否定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最重磅的炸弹。我多次讲过,近代以来我们从物质文明的发展反思,通过洋务运动,造坚船利炮,希望能在物质文明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洋人物质文明方面的长处,然后再反过去抵抗洋人对我们的侵略冲击,所以搞洋务运动,发展我们的近代工业生产文明。那么它的成就比较集中的、具体的体现就是北洋水师的建立,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但是1894年一场甲午战争就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梦想给破碎了,光有物质上的强大,不能够翻身、不能够解决问题。那么甲午战争失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就觉得是我们的制度制约了这样一种物质技术文明的发挥,所以就要进行制度改革,所以就开始酝酿戊戌变法。1898年,也就是甲午战争以后五年就发动了戊戌变法,希望走君主立宪道路,因为欧洲走向近代,制度上面改革的种形式就像荷兰、英国那样,走的是君主立宪道路,成功了;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一八六几年搞明治维新也成功了。所以就想,中国也能不能走这样的道路,走君主立宪道路?所以搞戊戌变法。可是在中国没有成功,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天,失败了,所以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中国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面,君主立宪制度走不通,那走什么呢?
  看看欧洲还提供我们另外一个榜样,就是法国的大革命,走共和制道路,所以又酝酿十一年,到1911年就发生了辛亥革命,就是想走共和制的道路。从政治上来讲共和制,那么辛亥革命成功了没有?从一个角度来讲成功了,把君主制度给废除了,把溥仪皇帝从紫禁城赶出来了;但是另一方面又没有成功,因为政权并没有落到民众的手上,而落入了一些军阀的手里。军阀控制了政权,他们又想搞复辟,先有袁世凯的复辟,称洪宪皇帝,后有张勋辫子军复辟,把溥仪重新请回紫禁城,所以辛亥革命也没有真正地成功,或者没有彻底地成功,在我们近代史上就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所以人们又反思:究竟什么原因阻碍我们制度改革?追究的结果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观念。根本的观念上面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宗法血缘的文化,我们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宗法血缘的制度,所谓宗法血缘制度是一姓的天下,家天下,以家天下为国天下。
  于是,就要来批判这样一种传统文化,宗法血缘观念的文化。宗法血缘观念靠什么来维系呢?靠儒家的礼教来维系,所以就首先把矛头针对了儒家的礼教。所以,1915年发动的新文化运动首先举起的大旗就是“打倒孔家店”,就是批判儒家的宗法血缘观念和由此而构成的中国传统的宗法血缘制度,认为这个制度是君主专制的制度、是君主独裁的制度,要从根本上否定。于是就认为礼教跟现代的时代是冲突的,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时代呢?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这就是西方17、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来的一个理念——自由平等。所以我们这样一种宗法血缘观念它是束缚人的个性的,是以家、以家族为本位的一种文化,跟西方近代以来竖立起来的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是根本冲突的,所以要彻底打破这种东西,要彻底打破就要来批判礼教。
  批判得最激烈的就是礼教扼杀了个人的个性和个人的社会价值,所以把它称之为“吃人的礼教”。鲁迅先生是举这样一面大旗的旗手,他在他的文章里讲他翻阅了整个二十四史,看来看去在字里行间蹦出来两个字——吃人。所以就把礼教整个的功能单一了,认为它就是扼杀个性的,就是吃人的。这个影响很深,可以说恐怕延续到今天。
  那么,我们【北京国学培训】现在要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我们在社会治理的政治制度上面,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以及我们言行举止规范,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构建的?都是按照儒家的基本理念或者礼教的基本理念来构建的,所以礼教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间。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言行举止规范,也可以说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一种力量,所以这就是批判旧文化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想到礼教的构建它涉及到那么多的范围,制度的问题、伦理的问题,礼仪的问题、习俗的问题、信仰的问题等等等等,所以当我们简单地用一个“吃人的礼教”给它否定掉以后,其实同时也就把我们礼教所包含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也都给否定了。
  (本文根据楼宇烈先生讲课内容整理)

以上就是 北京国学院 小编为您整理“楼宇烈谈礼教文化”系列:礼之为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8-4846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北京国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8号九龙商务中心 咨询电话:400-888-4846

CopyRight © 2010-2025 订课宝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内所有内容。

沪ICP备16037964号-2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注册

网站地图 更新时间: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