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绘画创作不好,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吗?要注意点什么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少儿绘画创作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儿童创作,增强自信心。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心理,缺乏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消除影响学生创作的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信心。在教学中,一方面以表扬为主,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会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自己作品的成功之处,从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价值,增强创作信心。
2.以儿童般的手法指导学生作画技法,突出主题的“儿童味”。对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证明,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也不同,往往较小的儿童在绘画上表现得比大孩子更大胆、更单纯,即体现在绘画上的“稚拙”和“粗狂”。儿童的“涂鸦”很大程度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要牢牢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儿童的画,所以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味”即“童趣”。如果让孩子们画成人的画,那就会成为“小大人画”,这样缺乏“儿童味”又不具成人功力,这种创作当然是失败的。
3.要让儿童画有“儿童味”,就得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大胆地去画,尽可能地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大胆地表现出来,把他们丰富、大胆而幼稚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定稿时,教师只能在构图的处理及整体效果方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由学生自己用“心”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真正品味的“儿童画”。
4.突出画面布局的整体性。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不要拘泥于笔、用墨等传统的一些技法上(因为往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一些方法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当然就是他们要表现的“技法”),而应该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注意大的层次及色彩变化就行了。不要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多种工具,综合使用多种技法。
5.灵活、大胆、合理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创作孩子爱画画,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孩子喜欢学画,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一幅儿童画,能体现出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儿童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现代各先进国家美术教学改革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都是利用儿童画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增强艺术认知与创作的能力。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根据情况,创设一定情境,渲染绘画氛围,可以丰富儿童创作思维,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