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合作| 投诉/建议

400-888-4851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合肥闽试教育新闻中心 NEWS

幼儿认识量的概念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1-07-08 16:58:01 已帮助:208人 来源:合肥闽试教育

幼儿认识量的概念的教育

新闻资讯
  对于想考幼教的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闽试教育根据幼教学科大纲,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幼儿园文学领域知识点:幼儿认识量的概念的教育。大家快来一起看看吧!


【对各种量的感知特点】

  (1)3~4岁能区分差别较为明显的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并能用简单词汇表达.
  (2)4~5岁感知量的精确性很大提高,能区别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等,并能用相应词汇表达.
  (3)5~6岁能正确地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种特征,同时对量的相对性有较好的了解.

【认识量的概念的教学过程】

  (1)探索感知初步认识物体的量;
  (2)操作比较进一步区别物体的量;
  (3)寻找描述扩大对物体量的认识;
  (4)游戏寻找,深化对物体量的认识

【量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1)通过对三个物体量的比较认识;
  (2)通过操作游戏等方法巩固对量的相对性的认识;
  (3)与生活联系,寻找物体的相对性

【量的守恒的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解决问题;
  (2)进行量的比较,感受量的守恒;
  (3)通过游戏、操作,巩固对量的守恒的认识

【量的等分】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等分要求;
  (2)幼儿尝试等分,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升;
  (4)采用多种方法,巩固等分经验.

【自然测量的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测量需要;
  (2)选择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3)汇报测量情况,示范测量方法;
  (4)提出测量要求,巩固测量技能;
  (5)分享测量成果,讨论测量记录

【量的排序】

  (1)排序活动规律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从按次序规律排序—按特定规律排序,从参照排序—独立排序,从按量的差异排序—按物体数量的排序,从正排序—逆排序.
  (2)排序活动教学过程
  ①感知和辨认物体的特征和量的差异,
  ②观察教师的排序活动或排序范例,
  ③通过“填空、续排、改错”等形式练习,
  ④提出排序的基本要求,
  ⑤指导幼儿进行排序,
  ⑥讨论分享排序的结果.

以上就是 合肥闽试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幼儿认识量的概念的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888-4851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知识点-维生素A

最新课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肥闽试教育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宿松路绿地中心 咨询电话:400-888-4851

CopyRight © 2010-2025 订课宝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内所有内容。

沪ICP备16037964号-2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注册

网站地图 更新时间: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