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看你留学的目的国
这个因素原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中国它是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见过很多A-level的学生都申请美国,这个就导致学生非常被动,因为这个课程体系本来是去英国的,最起码是英联邦国家,但是我们看到的英国使馆文化处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的A-level学生,有接近四分之三的人首选美国,所以这就导致课程体系被迫进行转型,大量的A-level学生到新东方来继续学托福,学SAT,学AP课程,这样就很被动。学生如果想去美国,原则上讲应该选美式课程,这是一个问题。
2.选择有语言课程保障的学校
不管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对于拿中国大陆护照的学生家长而言,最重要的是首先进入国外比较好的大学,为此所选的课程英语考试部分必须是比较有保障的,也就是说我们既然上了国际高中,我们就不能在三年之后再去国外读语言,更不能去读预科,因为美国就没有预科。我们希望学生应该直接进入大一,甚至把大一的课程修掉一部分,这才是比较成功的体系。所以在中国,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模式是没有土壤的。因为我们也跟很多家长交流过,家长问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很轻松,我说这不可能。因为孩子是一个大陆学生,想进入美国前一百名大学,或者前五十名大学,一个的障碍是必须通过托福考试,如果想进更好的大学,还要通过SAT考试和AP考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没有快乐教育的资本。如果学校教学抓得很松的话,最后的结果不会太好。
3.课程是否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出口的情况下,这个学生能不能得到比较多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中国教育这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我刚才讲的数理化的能力、基本功、跟国外衔接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组织能力等等,这些课程如果没有的话,这些学生只是考试,也没有意义。
4.看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实践
因为要进入国外学校尤其美国的名校,只有考试成绩只有分数没有意义,他一定会看你是否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有没有社会实践形成的结果。
以上就是本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了解报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