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文学创作第三讲故事写作方法
发布时间:2017-07-12 15:59:44 已帮助:325人 来源:上海东方艺考
编导文学创作第三讲 故事写作方法【
上海东方艺考培训机构】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谁都想把故事写得好看,使读者一拿起就不舍得放下,作者为此煞费苦心,千方百计,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而"出人意料"则是新故事创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有点像相声中的"包袱",说出一件事情,大出人们的意料,大家急需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待到"包袱"一层层解开,人们才恍然大悟,于是,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作者也完成了他的使命,实现了他的本意。
但在我们的一些新故事作品中,"出入意料"的手法用得不怎么成功。虽然作品的情节很是奇特,很不一般,令人大出意外,但当读者看到后面时,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觉得不合情理,是作者在胡编乱造。由于读者对作品的内容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根本不予接受,那么,这部作品对读者的教益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谓的不合情理,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符合逻辑推理,违背常识。你说某某人不怕冷,下冰窟窿救人,三个小时救起了十来个人。人家会信?这个人怎么有那么大气力,怎么没被冻死?另一种情况则是不符合人物性格。前面还在说这人怎么软弱,怎么逆来顺受,后来却说这人很刚强。读者不能不莫名其妙:这人到底怎么回事?
所以问题不在于"出人意料",而在于"为什么",在于怎么会这样。三个小时在冰窟窿救人可以,但你得写出这人为什么有这般能耐,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同样,那个原本逆来顺受的女人怎么变成了一个刚强的、宁死不屈的烈性女子,你得写出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来,这样,读者才能信服。我们不能光写他(她)做了什么,更要写他(她)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么做。
造成"不合情理"的原因,大多是作者在构思故事时不是从人物出发,而是随心所欲地编造情节,为情节而情节,以为情节越奇特越出乎人们的意料,就越能吸引读者,殊不知一旦情节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者不相信,那你的一切辛苦全白费了。
运用"出入意料"手法成功的新故事作品不少,而在民间故事作品中,这类的成功之作比比皆是。如《山海经》1998年第五期中的《穷汉打官司》就是不错的故事。穷汉丁同三给张老财砍柴,回来的路上马尾给树卡断了,张老财便拉他去打官司。去县衙路上宿夜王老财家,穷汉又不小心压死了王老财的奶娃,于是两个财主一起押穷汉去打官司。穷汉自知不遭杀头也得坐牢,于是跳崖想自杀。不料跳下来正好压死了崖下正路过的板车上的病人。于是,拉车人及两财主三人要他赔命、打官司。这样的官司还能赢!偏偏,穷汉赢了!县官昏了头?没有,他精明着呢!故事一环扣一环,一波接一波,一个意外连一个意外,却叫人心服口服,因为都合情合理。
以上就是
上海东方艺考
小编为您整理编导文学创作第三讲故事写作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 在线咨询
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
400-688-0112
让在线老师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