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的去对待犯错的孩子,更不能简单给他们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对待好动的孩子,不要束缚他们的天性。对于多动的孩子,尝试去花点时间,耐心引导。当然,在如何教育真正的“熊孩子”,除了行为上引导,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的反思,毕竟家长是孩子的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如何区分“好动”和“多动”
一.自控能力的强弱
对于多动症孩子而言,注意力差,自控能力很差,光靠打骂和口头警告,并不能让他们的情况有所好转!
二.行为是否分场合
多动症孩子好动冲动一般是不分场合的,而正常孩子能分清什么地方不应该出现什么行为!比如多动症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出:上课随意打断老师的话、故意制造噪音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注意力能集中多久
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维度是不一样的。注意力随年龄而发展:
1岁以下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15秒;1岁后孩子对感兴趣的事一般可集中注意力5分钟以上;2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大约为在7分钟;3岁的孩子平均为8分钟,4岁则为12分钟;5-7岁能集中注意15分钟。7-10岁能聚精会神20分钟;10-12岁的孩子为25分钟;12岁以后可达30分钟。
三步,教你轻松应对“熊孩子”
步,理解并鼓励。
家长们要知道爱动、顽皮的小孩子同时也是最聪明的,他们有一颗好奇心,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心,同比与同龄人,他会更懂得很多事情,也比较聪明。家长应该感到高兴对此加以鼓励。
第二步,换位思考并提高认识。
正确认识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很调皮,万事皆有因果,分析好孩子这种因素才能正确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比如陪着孩子一起玩,玩耍过程中引导孩子正确的活动方式。比如换位玩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让孩子发现并指出不好的行为。
第三步,榜样的作用。
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家庭中大人的影子。我们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否则孩子一旦发现不好的习惯就容易跟着模仿,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不谙世事”是我们常用来说孩子的成语,他们身上的一些“坏毛病”,跟生长发育特点、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有关系。作为家长,不必苛责他们一定要多么顺从、乖巧,毕竟个体存在差异。上面的“三步走”育儿方法,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帮助。